当下,电视上正在热映《那年花好月正圆》,这部剧把周莹、吴聘、沈星移三人的情感纠葛当作主线,呈现出清末女首富周莹的非凡一生,也体现了秦商的大仁大义和诚实守信。在剧中,大家熟知的甄嬛娘娘孙俪扮演女主周莹,她凭借如水般的温柔和如冰般的坚毅,诠释了一位传奇女子悲喜交加的人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舍不得换台。
周莹,原名周玲,1869 年在陕西三原出生,跟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李靖是老乡。她是三原富商周梅村的养女,靠瓷器起家的周梅村捐过官,这样一来,周家也能算个官宦之家了。周梅村挺有钱,但不是那种为富不仁的人,他见到贫困无助的人就会帮忙,一辈子没干过坏事,是个“活财神”。只可惜他去世得早,他儿子,也就是周莹的哥哥经营不善,家里渐渐没落了。不过,周梅村的善举在周莹小时候的心里种下了帮助困难之人的种子。由此可见,周莹的出身可不是剧中编造的那种江湖艺人。
17岁的时候,周莹被兄长安排嫁给了陕西泾阳安吴堡的吴聘。吴聘家里是做生意的,和周莹算是门当户对,他是吴家东院家主吴蔚文的独生子,打小就和周莹认识,至于他俩是不是相爱,那就不清楚了,不过从剧里把吴聘塑造成暖男的形象来看,估计周莹对吴聘起码是有点好感的。可惜吴聘身体不行,得了像华小栓那样的痨病,在那个时候这病没法治,就算吴家有钱有势,也没办法治好(也有一种说法是吴聘被牲畜踢成了重伤)。所以,周莹和吴聘结婚,很有可能是为了给病得厉害的吴聘“冲喜”,就像剧里胡咏梅要在酉时前嫁给被沈星移打得昏迷不醒的吴聘“冲喜”那样。结婚的时候,吴聘病重到没法行礼,只能让人扶着和周莹拜堂。在安吴堡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吴聘躺在床上起不来,吴家就找了只公鸡打扮一番和周莹拜堂。
好端端也算大户的周家,为啥明明知道吴聘病重还狠心把周莹送去“冲喜”呢?很可能是那会儿周家家境没落,手头紧巴,周大哥为了钱,就把周小妹嫁给了吴聘。虽说周莹早就清楚吴聘的状况,可“长兄如父”,周莹也只好听从了这个倒霉的安排。这场悲催的婚姻,没实现吴家“冲喜”的想法,倒是让一位有名的女秦商出了名。
听说,周莹过门才三天(也有说是一年),吴聘就去世了。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周莹进了吴家三年后,吴蔚文外出时遭遇不测,本来就重病缠身的吴聘得知后,身体越发不行,没多久也死了。周莹给吴聘生过一个女儿,可惜没保住,只好把吴家中院的侄子吴怀先过继来当养子。这样一来,曾经很风光的吴家东院没了其他男丁,整个家族的担子都压在了周莹这个小媳妇身上。那时候她刚到吴家,没孩子,娘家也没什么势力,孤孤单单的,被族人各种排挤。
然而,执拗的周莹并未低头,她骨子里那股秦商的劲儿,在一轮轮沉重压力下又冒出来了,就像那深沉响亮的秦腔,在华夏大地上回响着。
周莹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勇气,赢得了吴家东院管家、账房等人员的拥护,这些人都足智多谋、善于经营。周莹对他们既施恩又立威,事事倚仗他们,还善于用人,没多久就顺利接手了吴氏家族的商号、店铺、土地、房产等商业资产,就此当上了吴家东院的当家人。
随后,周莹对吴氏商业王国进行巡查。那时,撑起吴氏商业半边天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总理以及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总理,想趁着原东家过世把商号占为己有。周莹得知后,悄悄展开调查,拿到不少证据。在和这两位总理较量时,如山的铁证加上义正言辞的斥责,让这两人先后败下阵来。接着,她让店里老实诚信的伙计当这两家商号的经理。
周莹不光会用好身边的自己人,还能发现并招揽人才呢。比如说她对邓监堂的信任,那可是段美谈。邓监堂原本是泾阳茶业里挺有名的经营能手,自己也开过茶店,可惜在跟泾阳大茶商马合盛竞争时输了,只能流落街头。周莹知道这事后,花了不少钱请邓监堂当吴家“裕兴重”茶号的经理。谁知道邓监堂当了经理后好长时间,一斤茶叶都没卖出去,每天就知道喝茶下棋。伙计们都觉得周莹用人用错了。可周莹没受影响。没过多会儿,泾阳茶市的行情一下子变了,茶价猛涨,邓监堂赶紧把囤的茶叶卖出去,一下就赚了上万两银子,让“裕兴重”一下成了泾阳最大的茶号。
周莹的经商模式传承了秦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好传统,她一辈子都把商人的信誉看得特别重。就说她卖粮吧,会亲自挑拣杂质、筛除沙土;卖布时亲自重新量尺;卖茶叶也会亲自去品尝。
清末那时候,天下乱得很,土匪强盗到处都是,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在这种糟糕的局面里,能守住商誉的商家变少了,有的商家竟然还干那种缺斤短两、把物价抬高的坏事,可周莹不这么干。她就算跑很远的路去贩粮食也不涨价,给老百姓解决困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夸赞,却让一些不守法的粮商很恨她,说周莹断了他们的财路。周莹听了后笑着说:“老百姓得吃饭啊,你要是为了赚大钱啥都不管,那真正把自己饭碗砸了的就是你自己。”诚信做生意可能会暂时吃点亏,但最后能得到顾客的信任,周莹坚持秦商的好传统,最后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吴家商号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后来,经过好些年的商业竞争,周莹很清楚怎么经商,能熟练掌握市场的规律,跟着市场的变化走,还能做出科学的预判。这就成了她发财的妙招。
某年秋天,棉花收成特好。可有些坏心眼的商家凑一块儿把收购价往下压,棉农们可不乐意了。周莹没跟着他们瞎闹,照旧按往年的价收棉花,结果棉农们大多把棉花卖给了她,连西安棉业的老大都没货了,只好求周莹,花高价从她那儿买棉花。周莹还拿这事儿给吴家伙计讲了“以丰补歉”的生意经:今年棉花丰收不代表明年也丰收,陕西丰收不代表全国都丰收。精明的生意人得按照三丰一歉双平年的庄稼生长规律,赶紧调整经营策略,做市场的先行者。果不其然,第二年棉花收成不好,市场上缺得厉害,就吴家有好多棉花存货。靠着这些存货,周莹轻轻松松就把同行比下去了。就这短短几年,吴家商铺每年买卖的棉花从3千来担涨到了11万多担,从不起眼的小棉花户变成了关中地区的大买卖家,赚得盆满钵满。这和邓监堂讲的商品“贵极反贱,贱极反贵”的价格变化规律一个样。
周莹搞了“改制”,让伙计参股,把吴家式易堂的商业体系给完善了。像小伙计一年有20两银子,能从柜上支10两过日子,剩下那10两就能参股分红。不光这样,她还弄了阳俸和阴俸,老伙计干不动了,能拿退休金,死了以后家人还能接着领。按周莹的讲法,她不只是为自己和吴家,是盼着跟她一块儿干的伙计都能过得好。这么有情有义的安排,让伙计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都变强了,他们把吴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好几代人都乐意给吴家干活。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刚一尝试,就展现出了很大的威力。
周莹跟吴家商铺的人齐心协力,总算让没落的吴家又繁荣起来了。她在上海、四川、陕西这些地方开设了淮盐总号的分店,还在甘肃开了主要经营药材的商号、店铺,在湖北开了主要经营布匹的商号、店铺。吴家的事业到了最红火的时候,各个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买卖,从南到北,都连在一起了。在泾阳县城里,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式易堂的房子,占了整整半条街。吴家的商号在全国有 108 家分店,包含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典当这些行业。民间有句顺口溜这么说:“吴家的伙计到处跑,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吴家的经营范围有多广,资本有多雄厚,从这就能看出来了。
周莹有了钱后,做善事那是毫不含糊。她在陕西境内的吴家土地,只留下安吴堡附近六百多亩水浇地,其他的都交给原佃户打理,佃户们自己负责盈亏,纳税后每亩地每年交点儿粮食当租金就行,要是收成不好或者有灾祸,当年租金就免了。这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的约,当天就生效,二十年都不变。在中国历史上,几乎白让佃户种地,这可是头一遭。她还说,所有佃户的房舍租金都不要了,佃户们住的房子无偿归各户,坏了的房子还会给修。
周莹做了不少好事呢。当中关地区有大批饥民出现时,她果断打开粮仓放粮,设立粥厂,救济灾民,让大荒之年的泾阳周边没一个人饿死。她还拿出银子办义学、建义仓,甚至在泾阳城打了几十口深井,解决了两万多人、好几千头牲畜的用水难题,又把原郑白渠引到高陵县和泾阳交界的地方,在水泽地挖排水渠,把地下盐碱积水引到渭河,让地下水位降低了,盐碱侵蚀也减少了。就因为这样,周莹受到了乡民的喜爱,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活菩萨”,人们常说:“寡妇婆咋说咱就咋干。”
要说让周莹在全国出名的事儿,那得是她和慈禧太后的那层母女情。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中国当时的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匆忙逃到了西安。一路上,好多权贵和富商都躲着慈禧,可周莹却在慈禧最难的时候帮了她,又是送好吃的,又是大把给银子,还专门把一架珍贵的楠木屏风献给慈禧。这让这位掌管中国的铁娘子特别感动,而且她俩命运相似(都因为老公早死成了女强人),这也让慈禧很有共鸣。慈禧就收她做了义女,还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周莹成了慈禧唯一的汉人义女,她的名声就此传遍中国。周莹这么干,和她支持变法的养子产生了矛盾。不过,在历经世事的周莹看来,中国太大,管理起来不容易,当时能维持中国命运的只有慈禧,她支持慈禧就是支持中国统一,怕中国陷入混乱,用周莹实在的话说就是“朝廷没了,国家就没了,家也没了”。
周莹得了一品诰命这头衔后,就能把自家豪宅建得更高级些。为了显得气派,她特意让人去北京,瞧瞧紫禁城的构造,随后仿照建了三进四合院,正偏加起来共四个院子,取名叫吴氏庄园。这庄园里特别豪华,仆人就有 200 多人。
周莹很出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所以有不少人喜欢她。这不,剧里就有个小年轻沈星移对她死缠烂打。不过周莹得管理好大的商业摊子,还得养育吴家后代,只能放下自己的感情,把苦都藏在心里,给别人看到的是乐观、开朗、坚强、洒脱的样子,就像欢蹦乱跳又执拗的孙俪似的。周莹的养子吴怀先受她的影响,懂得了诚信和侠义,也学会了尊重每个人,没有一点大少爷的派头,还总去厨子的炕上唠嗑。
42 岁的周莹生命走到了终点,她的身后事也和她的婚姻一样不幸。那时,占地 50 亩的吴氏陵园里柏树很多,石马、石碑、石坊看着很庄严,很有气势,可就是容不下没孩子的她这个寡妇。听说,她最后被葬在吴家祖坟东北方向 200 米的地方,而现在,她的坟墓已经找不到了。
周莹离世后的数十年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这对秦商产生了毁灭性打击,就算是曾被封为护国夫人的周莹,也没法保住她家族的生意。不过话说回来,周莹在世时打理的吴家商号,在秦商衰落的进程中算得上是一个突出的闪光点。
挨着唐德宗李适的陵寝,那抱山环水的吴家庄园在往后的日子里有起有落,目睹了关中地区的种种变化。抗战开始后,吴怀先把它捐给共产党开办安吴青年训练班,好几千个满怀抗日救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这儿接受红色教育,变成了忠实的抗敌勇士。朱德曾来这儿讲课,胡乔木当过青训班副主任,刘瑞龙是教务处处长。从这以后,作为秦商重要地方的吴家庄园变成了人人皆知的红色圣地,完成了漂亮的转变。
想瞧瞧轻松好玩儿的历史不?
想知道正史里的那些八卦吗?
想了解历史里的那些千奇百怪?
时拾史事的读者群号是 304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