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蕾 苏雁
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南京广电集团承办的2024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10月12日在南京开幕。本届电影周以“电影与城市”为主题,开展多项活动,让老艺术家走向群众,走进生活。
七十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齐聚江畔:
感悟伟大成就,汲取奋进力量
开幕式上,田华、陈宝国、李雪健、葛优、张光北等七十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来到南京长江大桥边,了解这座“争气桥”的建设历程与背后的故事。他们被建设者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精益求精、精诚团结的精神深深打动,纷纷表示将把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表演中,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风貌的优秀作品。
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地标建筑,也是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场,老艺术家们纷纷与大桥合影留念,共同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电影表演艺术家岳红、娜仁花与南京少年儿童代表深情朗诵课文《南京长江大桥》(节选),将大桥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演绎,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年代,真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力前行的精神面貌。随后,电影表演艺术家卢奇朗诵毛主席的名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带领大家一起重温“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峥嵘岁月。
一架无人机从金川河中取水送上映虹桥,陈宝国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万进共同将这瓶象征南京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水注入启动装置中。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声响起,活动现场的观众和老艺术家们共同高歌,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厚爱。
“火红年代”国产电影展映:
穿越历史长河,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开幕式结束后,“我和我的祖国——火红年代”国产电影展映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启幕。展映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精选《党的女儿》《钢铁意志》《铁人》《茉莉花开》《刺猬》等七部优秀国产影片。从艰苦卓绝的创业初期,到奋发图强的火红年代,再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活动不仅汇聚众多老艺术家,还邀请劳模、工匠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彰显中国电影事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优良传统。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与普通观众一起,在光影交错中穿越历史长河,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国产电影展映开幕式期间,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广电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电影人口述纪录行动——全媒体系列节目《口述影史》开播,第一集采访对象田华亲临现场,为观众深情讲述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人生及电影创作背后的感人故事。“我只是演绎了伟大时代伟大生活中英雄和人民的形象,‘人民艺术家’这份荣誉是属于他们的。对于大家来说,我是银幕上的一个过客,而大家对我来说,是创造历史的‘最美的花一朵,最亮的星一颗’。”听到田华的深情告白,不少现场嘉宾和观众热泪盈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专门为这位曾经扮演过“喜儿”的老艺术家送上南京绒花。他说:“当年的喜儿没有花戴,今天我们代表南京送上这朵花,您替喜儿戴上吧。”
多场精彩活动:
让老艺术家与观众交流,共创城市电影文化新景观
本届电影周为期7天,多场精彩活动不仅能为观众带来一次艺术享受,也将为发展中国电影事业以及深挖城市文化底蕴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2023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落户南京,众多老艺术家打卡芥子园等南京文化地标,与观众亲切互动,激发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浓厚兴趣。今年,电影周策划“电影人在南京”系列活动,老艺术家们将分组走进南京的社区、高校和军营,与电影厂老职工、社区群众、高校学生及部队官兵们展开深入交流。
在锁金村,他们将参观新中国第一台电影放映机诞生地——南京电影机械厂旧址,共同回顾南京电影事业的辉煌历程;在东南大学,他们将走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会址梅庵,与青年学子一起追寻革命足迹,并通过戏剧表演、对谈交流等互动环节,推动表演艺术传承;在军营,他们将深入体验部队生活,与官兵们共同开展军体活动,传递艺术正能量。通过这些活动,老艺术家们可以深入到日常生产生活的内在机理中去,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独有的生活律动、烟火日常,为今后的电影创作积累大量素材和经验。
城市是电影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电影观察、注视的对象。通过这个活动,电影和城市相互激发、彼此成就,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3日 04版)